山南巳俚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

?
聯(lián)系我們 | SiteMaps| 服務(wù)城市
?
更多分享

熱點內(nèi)容

關(guān)于譯雅馨

聯(lián)系我們

全國統(tǒng)一服務(wù)熱線:

400-8808-295
市場部:400-8808-295
業(yè)務(wù)手機1:18025469690
業(yè)務(wù)手機2:18026945480
Email:info@yiasia.cn
投訴:+8613632989980

總部地址:深圳市龍崗區(qū)坂田街道楊美社區(qū)龍景小區(qū)2號三鼎電商大廈502

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

文章內(nèi)容

當(dāng)前位置:北京翻譯公司> 翻譯手冊

詩的不可譯因素與不可譯的詩

?

詩歌翻譯

詩究竟可譯還是不可譯,這是詩歌翻譯界長期爭論至今懸而未決的難題。爭論歸爭論,詩,卻一直在翻譯,漢語詩譯成各種各樣的外語,各種各樣的外語詩譯成漢語。有趣的是,熱衷爭論的大多是關(guān)注翻譯理論的學(xué)者,有些人重視理論研究,卻很少參與詩歌翻譯,而注重詩歌翻譯實踐、大量翻譯詩歌的譯者,卻對這種爭論不感興趣,往往保持沉默。深圳翻譯公司與你一起探究詩的可譯性:

如果說“詩不可譯”是一極,“凡詩皆能譯”是另一極,那么兩極之間存在著諸多譯詩理念和方法,這是個多元共存、眾聲喧嘩的空間。

美國詩人羅伯特·弗羅斯特(RobertFrost,1874-1963)說過:“詩就是翻譯中丟失的東西。”(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.)這句話成了詩不可譯論者最常引用的名言。

不可否認,詩在翻譯過程中存在詩意丟失的現(xiàn)象,這里既涉及詩歌原作的難易程度、音韻形式,也跟譯者自身的藝術(shù)素養(yǎng)有關(guān),同樣一首詩,出自不同譯者的手筆,有的詩意丟失嚴(yán)重,有的卻很少丟失,不同的譯本相互之間差別很大。

這里,不妨引用幾組詩句作個對比:

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(xiāng)。”有經(jīng)驗的翻譯家譯成外語,大概不會有任何丟失。

“今夜鄜州月,閨中只獨看。”月字加了個修飾語“鄜州”,即便地名加注,外國讀者還是不明就里,感到困惑。

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”蘇軾用“嬋娟”形容月中嫦娥,嫦娥指代月亮。譯者即便了解“嫦娥奔月”的神話故事,但最終大概也只能譯成“相隔兩地共賞明月”,這種文化空位現(xiàn)象,讓譯者處于尷尬的兩難境地。遇到這樣的詩句,詩意的丟失往往就難以避免。

我認為弗羅斯特的話,包含著局部真理,詩在翻譯過程中,會有丟失,首先丟失的是本真的節(jié)奏和音韻,但是,不能因為有“丟失”就把“丟失”擴大化,從而得出“詩不可譯”的結(jié)論。詩有不可譯因素,有的詩是不可譯的,我認同這樣的見解。

這里我還想稍作補充,有些修辭手法比如諧音詞、雙關(guān)語,也是不可譯的因素,翻譯者的變通處理,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詩意或多或少的損失。

0

上一篇:《人民的名義》民間字幕翻譯助老外追劇

下一篇:《十月》中俄互譯——北京與莫斯科雙城故事

?